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 站群 今天是:

攀枝花市司法局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全面依法治市 > 工作动态

西区创新“3+N+1”模式探索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子

来源:市委依法治市办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2-11-28     选择阅读字号:[ ]     阅读次数: 0

近年来,西区坚持枫桥经验与审判工作相结合,创新三说会堂,以群众说事、干部说理、法官说法的方式,探索构建了两所一庭一中心·一站式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机制,有效将矛盾解纷化解在基层。

一、畅通说事渠道,让矛盾纠纷可以说一是明确说事范围。通过摸底梳理,将矛盾纠纷划分为人民调解、治安调解、综合治调解、行业调解四类,主要涉及婚姻家庭、物业、社会保障、企业改制、征地历史遗留、环境保护等领域,明确三说会堂矛盾调解事项。二是开通线上说事窗口。结合社区通”APP及综治网格信息化平台,开发三说会堂纠纷多元化解模块,实现群众矛盾纠纷线上受理、调解专家委派调度、矛盾纠纷事件分流督办、矛盾纠纷案件调处情况统计分析等功能的互联网+三说会堂新形态。三是摸排潜在说事人员。统筹法庭、派出所、司法干警定期与村(社区)、企业、学校联络沟通,定期对矛盾激化、群体性案(事)件、信访上访等涉稳隐患和法院已受理的民商事纠纷进行研判,各方各司其职开展矛盾纠纷排摸、预防,引导纠纷当事人通过三说会堂寻求化解。

二、完善说事阵地,让矛盾纠纷有地说一是建立三级调解平台。依托各级综治中心搭建区、镇(街道)、村(社区)三级调解平台,通过联合调处,为群众提供受理、咨询、调解全流程一条龙服务,打破传统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中部门流转间的空间阻隔,将矛盾纠纷化解从单兵作战升级为联合作战,切实提升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。二是设立重点调解分中心。在区法院、交警大队、清香坪派出所等5个点位设立重点领域三说会堂分中心,结合各部门、片区实际,派驻常驻+轮驻专业调解员,协调解决道邻里、婚恋、涉企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。三是打造流动调解点。转变以往坐等群众上门诉讼的被动模式,联合法庭、派出所将调解阵地前移,主动深入田间地头、群众家门口开展纠纷多元化解,实现阵地跟着纠纷走,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三说会堂身影。

三、培育说事团队,让矛盾纠纷有人说一是建立纠纷调解专家库。吸纳辖区有威望两代表一委员、网格员、律师、公证员、心理咨询师、村民理事会成员、社会乡贤志愿者等人士,建立覆盖辖区、擅长各类矛盾纠纷的调解专家库。同时,继续发挥好人民调解、司法调解作用,进一步做好行政调解,以区级行业主管部门为主体,完善全区行政调解专家库,为调解开展提供力量支撑。二是组织志愿服务队。动员和组织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、工商联、法学会等参与诉源治理和社区法治志愿者服务,深入村(社区)、镇(街道)开展普法宣传,提供法律咨询,不断提高群众尊法守法的自觉性。三是开展业务知识培训。组织调解员学习调解工作基本理论和法律政策,熟悉矛盾纠纷产生、发展和变化的规律,通过实例模拟的方式增强其调解意识,不断提升调解员业务技能和依法调解能力。

四、强化说事激励,打造三说会堂调解品牌。一是建立调解回访机制。坚持回访与服务、回访与规范调解相结合,采取电话回访、现场走访、微信问卷调查等方式,向当事人了解调解人员在调解过程中是否熟悉案件相关法律法规、是否积极为相对人解答相关业务政策,对回访内容记录在册,采纳合理建议,形成回访工作台账。二是制定专兼职交接员激励政策。对专(兼)职调解员分类考核,专职调解员以固定报酬与办案激励相结合方式,兼职调解员和其他参与调解的工作人员按照以案定补方式,根据处理案件的类型、难易程度等分档支付报酬三是探索建立规范明确考核机制。三说会堂诉源治理机制的适用比例、质量、效率纳入相关村(社区)、镇(街道)、部门(单位)工作实绩考评重要内容,完善工作实绩考评体系,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,激发各部门适用三说会堂诉源治理机制积极性和主动性。